1、良宵(又名除夕小唱)
音频
my music
一首歌
一首歌
照片音视频示例

小苹果演示教学
世间比“得不到”和“已失去”更珍贵的东西是“将失去”
我们之前说过行为金融学中的“损失厌恶”理论,即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禀赋效应”,它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导致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均衡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卡尼曼等(Kahneman,1990)曾经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通过买卖价格来解释“禀赋效应”。他们让第一组(卖方)被试者每人先得到一个咖啡杯子,然后回答他们愿意出售所得杯子的最低价格;第二组(买方)事先没有杯子,要回答愿意出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第三组(选择者)可以选择是接受一个杯子还是一笔钱(他们的选择表明那笔钱和得到的杯子一样吸引人)。我们会觉得他们给出的价格应该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但结果却是:卖方$7.12,选择者$3.12,买方$2.87。卖方给杯子的定价大概是选择者和买方定价的两倍(这一2:1的比例曾被很多实验反复验证),也就是说,人们认为同一个东西的价值并不相等,即放弃的痛苦要比得到同样东西得到的快乐更强烈,这卖方的出价是非理性的。(关于禀赋效应的更多内容请大家百度吧)
继续阅读“世间比“得不到”和“已失去”更珍贵的东西是“将失去””